红花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为菊科植物的干燥花,内含红花红色素和红花黄色素两种色素,其性温、味辛,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等功效,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跌打损伤,对冠心病、传染性肝炎等疾病亦有一定的疗效。红花黄色素是从红花的花瓣中提取出的**黄色素,为查耳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是中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
花黄色素为黄色或棕黄色粉末,熔点230℃,易溶于水、稀乙醇、稀丙二醇,几乎不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醚、石油醚、油脂、氯仿等**溶剂,遇醋酸铅产生沉淀,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 的不同而改变。在pH 值2~ 7 范围的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呈黄色,碱性溶液中呈黄橙色,耐光性好,耐热性稍差。红花黄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其水溶液呈鲜艳黄色,不产生沉淀;其毒性较低、着色力强、色调稳定;在红花中含量为20% ~ 30% 。其结构式如右图所示。
|红花黄色素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其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等方面。 研究红花黄色素在不同温度,酸碱环境,金属离子,光照等条件下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易溶于乙醇、乙酸等强极性溶剂,难溶于无水乙醇、丙酮等弱极性**溶剂 。实验证明,红花黄色素的提取溶剂应采用40% 的乙酸溶液;光照或日晒对红花黄色素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受紫外光的影响;pH3. 4 时,100 e 加热1 h 保存率在80% 以上,说明其耐热性好,但热稳定性不好;经Ca、Mg、Fe、Zn、Al、Pb等离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Fe 离子的影响较大,使其颜色变暗,且峰值随Fe 离子浓度增高而向紫外光移动,还会产生乳浊液;Zn 离子有明显的增色作用,其余离子对色素基本无影响;食盐、蔗糖、H2O2、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一定浓度的溶液除亚硫酸钠有轻微的减色作用,糖、盐等均有不同的增色作用;红花黄色素与柠檬黄具有相似的色调,而且红花黄色素的色调比柠檬黄更为柔和 。研究22 个红花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稳定性。实验以水为溶剂进行提取,采用超声方法进行纯化,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花不同品种黄色素的含量在28. 10%~ 45. 80% 的范围内,品种间存在非常显着差异( P< 0. 01) ,其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环境因素次之 。就红花黄色素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以配糖体存在的黄色素水溶性好,用水浸泡即可得之;热稳定性亦好,可应用于真丝织物的染色,其较佳染色温度应为90 e 、p H 值4~5. 5。可见,该色素适合酸性食品的着色加工,可作为清凉饮料、冷饮、色酒、蜜饯的着色。在使用时应注意酸度、温度、尽量避免与铁接触,控制好锌离子的量就能使红花黄色素较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